水浒英雄之张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跌谷,花墩笔记,水浒英雄之张顺,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花墩笔记最新章节!
鹩哥与桑葚刚结婚那阵子,他们的家境也实在不怎么好。
鹩哥常年出外“做工”,却并没挣到多少钱。
鹩嫂在家带小孩,再加上她天生只有两根肠所以,日子就难免过得拮据。虽然还不至于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程度,但也总是饔飧不继,进退维谷。并且,老天爷好像有意刁难他们,鹩嫂每年费心喂养的猪,也只是刚长至半大,就会莫名其妙地——其实是猪瘟——死去。
有一回,一头“两头乌”猪,好不容易喂至**十斤重,眼看再长至一二十斤,就可出栏了。在这节骨眼上,这猪又病了。
鹩嫂叫上了她自己的老父,还有小叔子文曲帮忙。桑葚的父亲用一个削尖的竹罐子给猪喂药,刚喂了一口,就呛了喉,哼哼几下,这头大肥猪就没气了……
鹩哥鹩嫂一生的日子,都过得如此“跌谷”,穷困潦倒,这是“命”吗?
是命?
不是命?
何谓“稻蓬”?
“稻蓬”即“草垛”。——“稻草垛”。
从前,在浙中乡下,一年四季,最常见的一道风景,就是“稻蓬”。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土场边,尤其是在小村附近的松树林里,随处可见这“马蜂窝”一般的“稻蓬”。——在此处指的是它的外形、形状。若要说体积,则一千个“马蜂窝”也不及一个“稻蓬”大。一个“稻蓬”差不多就有一层楼高,半间屋子大小。以一根木头或活着的树作中心点。然后,在它的四周,一层层一圈圈从低到高叠上稻草。这种稻草垛在浙中方言中就被叫做“稻蓬”。李佩甫的中篇小说《红蚂蚱,绿蚂蚱》,其中的两个舅舅为了叠方形草垛还是圆形草垛,而互相“日你爷!”
这样的风景,在中国的北方,不知道是不是能看得见?在不种植水稻的地方,应该见不到。
有一回,一个北方的汉子,来到了浙中乡下,发现了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他好奇地询问当地的一个村民:
“请问这草垛是怎么套进去的?”
是啊,这“稻蓬”到底是怎么套进去的?比如这树,上有桠杈,下面一头则是落地生根,直扎进深深的泥土。这些稻草到底是怎么从树的两头套进去的?是像穿“毛线衣”一样,从上往下套,还是……?
这“稻蓬”,称得上是浙中乡村一景。
在乡下,这稻蓬的用途是如此之大。一,叠成“稻蓬”的稻草,一年四季随时可以拿来填栏。二,这种金黄色的晒干的稻草,还可以让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妪们用来编制草鞋,增加一份额外收入。三,上山砍柴,此外还有到田间收割草丝,用这些稻草搓成的稻草绳可以拿来当“麻绳”捆柴、捆草丝。一户人家垒上一个草垛,就基本上能够满足一户人家一年四季以上几个方面的需要。
信不信由你,这村庄四周的草垛,还是母鸡生小鸡的最佳场所。
有时,有的母鸡不知是因为不堪主人对它的虐待呢,还是……于是就偷跑出来,在“稻蓬”附近自己成立一个新家。与公鸡交尾后,产下一枚又一枚鸡蛋,等到产下的鸡蛋到了一定的数目,它就开始自己孵化。倘若你运气好,在这草垛附近,你不仅可以随时捡到一窝鸡蛋,有时甚至还可以捡到一窝小鸡雏。
如果是在野外这稻蓬绝对是冬日遮风挡雨的绝佳去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