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座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三十八回 赶赴官渡,我本三国一路人,水瓶座杰,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荀彧听过之后只能摇头叹道:“长文。你与义浩素不相交,又一向不喜其不修行检的作风,故而你不知其人。陆义浩此人看似玩世不恭、浪荡不羁。实则心中极重情义。本来他现在应该已经带着婉儿辞官而去了的吧,只是因为那一场事……以他现在的心性,谁劝都已经没有用处的了,只怕他这个一代怪才,最后会卒之于官的……可惜啊,可惜啊!!”
陈群闻言,虽然是稍稍恍然的点了点头,但在内心深处,却依旧是对陆仁嗤之以鼻。也难怪,你陆仁为了一个女人就那样,在当时的士子看来,简直就是……不说也罢。
却说陆仁出了尚书府衙,想起方才的事,陆仁却也只能轻轻摇头。有些谎言,现在必须得用另一个谎言去弥补。当初他说他“折损阳寿”,现在要是没点动静,却还是那么生龙活虎的,未名也太说不过去。
而现在陆仁这么急着想去官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晔这会儿居然还呆在许昌帮助荀彧处理政务方面的事,没有随曹操一同出征。而由于刘晔因为还呆在许昌,那一些事就得靠陆仁自己来修正与补全了。
不过对陆仁来说这样也好,因为陆仁主要还是属于荀彧那一类的文职官员,真正上阵打仗的事,曹操也不会带他去。而只是呆在后方打理内政的话,陆仁又怎么能手刃袁尚而为婉儿报仇?所以陆仁现在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去往前线,反正糜贞已经在暗中做迁居族人的事,家里的事不用陆仁操什么心了,自己又身在前线的话,也可以让曹操不会去注意到陆仁在家事上玩的一些小花招。
再一转手,把隐在手中的血囊扣入袖中藏实,陆仁却又暗自冷笑道:“陈群应该看见了吧?他反正喜欢打我的小报告的,我就好好的利用一下。让曹操知道我已经‘命不久矣’……现在这情况,我能利用到的事就要全部利用起来,不然到时候我也走不了……”
————————————————————
话多且烦,只说陆仁在七月头上,就带上了一批物资往官渡而去。在顺利的抵达官渡之后,陆仁望了眼队伍里那两百多辆装载着组装式器械的大车,用力的点了点头。
之前陆仁因为被调去了徐州,这些东西是让糜贞出面借调了工匠代他制作的。而为了尽快赶到战场所,陆仁还特意派人向张绣又借了几百骑兵充当马车动力,在后这几百骑兵就拖着百余辆大车直往官渡猛赶。到第二天的傍晚时分,陆仁终于带着这百余辆大车赶到了官渡主战场。曹操知道陆仁赶到,却也是急匆匆的就迎出来寨来,一见面就是劈头一句话过去:“义浩来得正好!孤近日为本初土山箭楼所困,正不知如何应对……”
陆仁摆了摆手道:“曹公不必多言,陆仁已料知一二。请曹公带我去阵前一观。”
稍迟片刻,曹操便带着陆仁来到了稍稍靠近前方的位置,一人举起了一个望远镜向远方要道那里探视。只见对面有大大小小的土山好几十座,土山顶上立着大批的弓箭手。忽然对面一阵鼓响,曹操左近的卫士听见之后便急忙举起了一排大盾护住曹操与陆仁。再过片刻,大盾之上便传来了一阵阵的重击之声。
“义浩,本初取用此法,每日箭如雨下,我军将士行止皆需以盾护身,心中甚惧。似如此若时日稍久必生大乱,官渡必失!”
陆仁这会儿正蹲在人墙后面,抬头望了一眼越过人墙的箭雨,向曹操冷笑道:“曹公且安心,东西我已经带来了。”
“啊!?”
次日平明,曹营。
陆仁此刻正瞪着一双因为数夜未能安眠而熬得通红的眼睛在向曹操见礼。礼过之后,曹操的目光便停留在了面前那足有近两汉丈高的庞大机械装置,迟疑着向陆仁问道:“义浩,这到底是何物?有何用处?”
从昨夜的入夜时分开始,一直忙着指导众军士如何组装与依打击点来定位,到现在陆仁已经忙了整整一夜。再加上前两天在拼命的赶路没有好好的休息过,陆仁此刻的精神都有些萎靡了。这会儿听到曹操的问询,陆仁揉了揉自己那双通红通红的眼睛,勉勉强强的挤出一个微笑道:“此物名为投石机,亦可称之为发石机。”
曹操身后的郭嘉微一错愕,再稍一沉思便接上话道:“投石机?可是《墨子》书中提及的‘掷车’,即投掷石、木伤敌之械?”
陆仁淡淡的笑了笑,不过头却点得有些不置可否。在现代人普遍的观念中,会认为发石车是在东汉末期才出现的大型作战用武器,事实却并非如此。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咱们的墨子老先生与其墨家子弟就已经研制出了投掷机械装置,并且成功的运用到了实战当中。不过可能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乱七八糟的因素,墨子的投石机械并没有能流传下来,于秦汉时期甚至都找不到什么相关的记载。
因为婉儿身故,陆仁决意留下来为婉儿报仇,到曹操兵发官渡的时候,陆仁考虑到刘晔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随曹操同至官渡,于是就专门的拜访过刘晔,希望刘晔能把其手中的发石车图样转让给陆仁。刘晔与陆仁的私交还算不错,在惊呀陆仁怎么会知道他有发石车的图样之余到也没有吝啬什么,算是大大方方的就把图样让了出来,而陆仁作为回报,请刘晔在陆仁的书房中任选一卷刘晔感兴趣的书卷带走。(未完待续。。)u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