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三章 协同攻击,帝国风云,闪烁,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与俯冲轰炸机不同,鱼雷攻击机全部集中到一起行动。

在用鱼雷攻击战舰的时候,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攻击方式。一是扇形攻击,即鱼雷攻击机群以横向编队飞行,每一架攻击机都有固定的航向,然后同时投下鱼雷,让鱼雷呈扇型射向敌舰。只要配合得好,特别是鱼雷的射角分配合理,那么不管敌舰怎么机动规避,总会有一条鱼雷击中目标。二是梯次攻击,即鱼雷攻击机以纵向编队、或者是契型编队进入,各自向敌舰发射鱼雷。这种情况下,敌舰就有可能通过机动规避,躲过所有鱼雷,但是只要机动规避失败,就会被多条鱼雷击中。

实战中,飞行员会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攻击方式。

一般情况下,如果敌舰的防空火力十分强大,而且没有受到攻击,依然有较强的机动性能,还保持着较高的航速,那么就会采用第一种攻击方式,即确保至少有一条鱼雷能够击中敌舰。如果情况相反,即敌舰已经遭到攻击,机动性能有所降低,航速也不够快,就会采用第二种攻击方式。

显然,现在应该采用第一种攻击方式。

相对而言,鱼雷攻击机对飞行员的素质要求更高。

虽然看上去,鱼雷攻击机的作战难度并不大,主要就是保持好航向与飞行高度,以及把握好投弹时机,而俯冲轰炸机存在校准航向、掌握投弹高度与俯冲后改出等许多难题,似乎俯冲攻击的战术标准更高。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对俯冲轰炸机飞行员来说,最需要掌握的就是俯冲投弹的技能,特别是投弹高度。

鱼雷攻击机飞行员需要掌握的技巧就高得多了,关键就是保持好航向,特别是在遭到敌舰高射炮拦截的时候,如何跟上编队、以及如何与友机配合。可以说,鱼雷攻击机飞行员需要有足够的胆量与经验。对鱼雷攻击机飞行员来说,每一次攻击,都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去做赌博。

此外,鱼雷攻击机在超低空飞行,会遇到紊流干扰。

在既要盯住敌人的高射炮,又要随时调整飞行姿态,还得跟上编队的节奏,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整个大战中,鱼雷攻击机飞行员的阵亡率一直居舰载航空兵之首。

中国海军在战前服役的一百四十二名鱼雷攻击机飞行员中,只有十七人见到了大战结束的那一天,而且其中十五人在战争期间已经离开了基层部队,晋升为指挥官,只有两人一直在飞行部队服役。

也就是说,鱼雷攻击机飞行员在整个大战期间的生存率还不到百分之二。

进入攻击航线后,十二架鱼雷攻击机一字排开。领队长机在最左侧,负责协调整个攻击行动,并且率先发射鱼雷,其他飞行员则看领队长机的行动,在长机投下鱼雷之后依次发起攻击。

鱼雷攻击的时候,最难把握的就是投雷距离。

受总重量限制,航空鱼雷的射程都不会远到哪里去,当时中国海军装备的四百五十毫米航空鱼雷的最大射程只有两千米,而且有效动力射程在一千五百米左右。如果考虑到航空鱼雷的速度较慢,那么最佳攻击距离得控制在一千米以内。具体在什么时候投下鱼雷,得看领队长机飞行员的判断。

原则只有一个:敌舰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机动规避。

攻击的时候,鱼雷攻击机不是从敌舰侧舷垂直方向上进入的,而是于敌舰的航向保持六十度左右的夹角。这么做,不是为了提高鱼雷的命中率,而是让鱼雷攻击机可以在敌舰进行机动规避的时候调整航向,确保敌舰一直在攻击范围之内,而且暴露出的侧舷长度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

如此一来,鱼雷跑完所有航程的时间,必须在敌舰转向六十度所需时间之内。

说白了,在规避鱼雷攻击的时候,战舰要么迎向鱼雷转向,要么背向鱼雷转向,即让航向与鱼雷的来袭方向保持平行,把暴露的水线长度降到最低,争取从两条鱼雷之间穿过,从而不被鱼雷击中。

战舰转向需要时间,而鱼雷跑完全部航程也需要时间。

关键就看,谁花的时间最短。

发现鱼雷攻击机群逼近后,“列克星敦”号航母开始全速转向,而且是右满舵,即把舰首对准鱼雷攻击机群的来袭方向。因为战舰的推进系统在舰尾,而在推进系统在战斗中受损几乎是致命伤,所以只要条件允许,战舰就会努力把舰首对准鱼雷来袭方向,即便不幸被鱼雷集中,战舰也不会失去航行能力。

问题是,这次鱼雷攻击机是从“列克星敦”号的右后方进入的。

也就是说,“列克星敦”号要把舰首对准鱼雷攻击机群的来袭方向,需要转过的不是六十度,而是一百二十度。

满载排水量超过四万吨的航母转向一百二十度,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Q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七零空间:娇娇知青撩得糙汉心颤

沈晶冰

上将军

永秀

血战英雄

兵不血刃

贞观游龙

最后一次疯狂

全球崩坏

间歇性诈尸

征途

枪手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