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八章:冷锋的光芒,抗战之超级兵锋,长风,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可笑,我们在淞沪跟日军血战三个月,几十万大军都没能把人家怎样?”
“我军从淞沪战场撤下来,建制混乱,师长找不到旅长,旅长找不到团长,团长找不到营长,甚至连班长都找不到自己的士兵,这仗怎么打?”
“令出多门,撤退命令原本已经下达,却又要坚守三天,部队都准备撤离,突然又要进入阵地,能不乱?”白副团长气愤的道。
“好了,淞沪会战已经过去了,现在说还有用?”程宜鼎抬手制止道,小会议室才静了下来。
“南京外围战打成这个样子,有客观原因,更重要的指挥者的原因,而我认为有一条原因,可能大家都忽视了。”冷锋继续道。
“冷代团长,你说说看。”
“我们的前线指挥官主动进攻意识不强。”冷锋一阵见血,毫不客气的道,“客观上讲,我军装备低劣,兼又在淞沪战场上血战多时,将士们需要休整再战,但日军呢,他们也跟我们一样,也没停下来休整,两军都是疲惫之师,我们则一退再退,将是毫无斗志,我不认为我们的士兵不英勇,而是我们前线指挥官的太无能!”
冷锋这话火辣辣的,丝毫没留情面,把所有人都骂进去了。
这下可是犯了众怒了,就连程宜鼎也感觉不舒服,有些怀疑自己让冷锋发言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诸位可是觉得我说这些话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是不是?”冷锋并不需要这些人对他有好感,他不在乎,教导总队出来的,还怕这些人。
87师德械师又如何,仗打到这份上,还能骄傲不成?
“我敢带着粤军66军一个团伏击日军第16师团的挺进中队,将其完全歼灭,你们敢吗?”冷锋问道。
“我敢一个人开着缴获的日军坦克,埋伏在日军营地边上,伺机偷袭日军,你们敢嘛?”
“我敢就带着三个人潜入日军辎重队营地,炸掉他们运往前线的弹药和油料物资,你们敢吗?”
“还有,我就不说了,如果你们有这样的进攻意识,日军能推进这么快,以至于危局若斯?”
一连三个“你们敢吗?”可是与会的将校们臊的低下了头,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能把冷锋做的复制一遍?
要说敢吗,倒也不是不敢,只是心中有顾虑,缺乏战胜日军的信心,这是通病,主要还是中日两国国力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日军推进太快,一旦战况胶着,那就不是消灭敌人了,就是被敌人拖住,最后反倒被歼灭了。
“你们没有对付日军坦克的办法,我有,其实办法很简单很简单,制作**,点然后朝日军坦克投掷,这个其实程副师座已经用过了,只是不是用在日军坦克上,只要解决一个附着力的问题,燃烧瓶就能发回出想象不到的威力,在汽油或者酒精中添加白糖和一些添加物,大火就能附着在坦克钢板上面燃烧,日军那么薄的钢板,只要两三分钟,里面的人不出来,就会被烤熟了,只要解决了日军的坦克,剩下的是不是很好解决?“
“这个加白糖真有那么好的效果?”程宜鼎惊讶的问道。
“程副师座可以试一下,如果有白磷就更好了,要不了多久,日军就会发动攻击了。”冷锋微微一笑道。
“嗯,记下来,不,马上去搜罗白糖,按照冷代团长说的,制造一批简易的燃烧弹出来,要快!”程宜鼎是个行动派,马上就命副官道。
“没有白糖,红糖也行。”
“这么好的办法,冷代团长怎么现在才说出来?”有人不满了,指责冷锋故意藏私。
“没有吗,诸位莫非没有接到教导总队给你们的发的文件或者电文?”冷锋反问道。
“有吗?”
“好像有这么一个电文,上面是说的就是这个。”
“你怎么不早说?”
“我给您汇报了,您说这种小孩子的玩意儿,更本不靠谱,教导总队的人……”
“闭嘴!”那团长尴尬的恨不得把自己副官给塞进地缝里,当着这么多人说他,这不是丢大人了吗?
不说那位团长,就是程宜鼎也有些脸颊发烧,他深深的自责,自己恐怕也是忽略了,不然的话,就能少付出一些伤亡了。
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冲锋,国军虽然有一定的防坦克的能力,但能力实在有限,为了炸坦克,几乎是拿人命去换,十几条人命未必能换一辆坦克。
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冷代团长,你继续。”程宜鼎道。
“其实大家换位思考一下,日本人有什么可怕的,无非是他们的飞机大炮,船坚炮利而已,除了这些,他们还有什么?”冷锋不屑的道,“他们有的,我们都有,只是我们还未发展壮大,实力不够,他们没有的,我们确有,这些也是他们拼命想要侵略我们的原因,不说这些,就说眼前,日军怕什么,怕这场战争永无止境的拖下去,如果他们不能速胜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国际干预先不说,别指望别人没好处还给你出力,列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货色,单说日本这后勤就耗不起,兵员,物资,弹药,这些都要从本土运过来,日本打烂了中国,也把他自己给拖垮了,我们烂了,无所谓,重建就是了,反正也没好到哪里去,可日本不一样了,他们的经济垮了老百姓没饭吃,没衣穿,就要造反……”
这临时的军事会议,倒像是变成了冷锋的舞台,一群将校们都变成了学生,在被他洗脑。
当然,这也不算是洗脑,冷锋讲的是客观事实,有些观点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军官们虽说都有一定文化,可眼界并不宽阔,哪比得上冷锋这个千年以后的人。
冷锋说的兴起,干脆将中日两国军事、经济以及文化进行了一次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自然是:中日之战,中国或许会耗费一些时间才能赢得胜利。
但胜利是属于中国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