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奸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6章 贾诩自保,月英立誓,暴君刘璋,不死奸臣,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暴君刘璋 !
两千兵马从古城带出的粮食慢慢告罄,关羽张飞都劝刘备离去,可是刘备还是坚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那高士再次光临酒馆,听说刘备在店中等候自己十余日,感动不已,两人到小间叙谈。
此人正是隆中诸葛亮。
酒馆二楼有竹屋,临高望远,清幽别致,炎炎夏日,两人在清凉竹屋中交谈。
刘备向诸葛亮诉说了自己身为皇叔,眼见汉室江山倾覆,国贼当道,暴主肆掠,一心匡扶汉室的报国之志,
诸葛亮感慨不已,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如今孙氏一统江东,孙策虽死,孙家威望仍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江东根基稳固。
曹操与袁绍官渡对峙,胜负未分,而无论谁胜,都是北方霸主,得天下之势。
西川刘璋中道鼎兴,虽根基不稳,民心不附,早晚崩殂,然兵锋正盛,暂难图之。
西凉为先秦旧地,东连长安,南通巴蜀,西靠羌戎,北依大漠,始皇因据关中肥沃之地,得西凉骁骑而纵横天下,此用武之国。
然西凉军阀割据,马腾韩遂最强而其心不合,韩遂杀马氏子,夺马氏妻,驱马腾于武威,此为死仇,虽有曹臣钟繇劝说,其面和心亦不和。
当年董卓据三十万西凉精骑而据守虎牢,庸人耳,西凉骑乃天下第一骑兵,将军若得,可纵横天下,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是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暴虐,不思体恤民生,蛮暴诛杀,百姓惧怕而蛰伏,心却未附,迟早内乱生起,祸连整个荆益大地,荆益智能之士莫不思得明君。
西塞长安,关中沃土,群雄割据,虽有钟繇发信于雍州,得暂时太平,若官渡大战,袁绍胜,此天所以滋将军,据潼关而守,袁军难以西望,若曹操胜,曹操吞并河北需待经年,长安可徐图之。
将军乃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据有凉州,秣兵厉马,经年之后,马踏长安,待益州乱起,倾兵而出,巴蜀可收,将军坐拥雍凉,徐图荆州。
我料那时,袁绍曹操必一人主中原河北,孙氏跨江东,或趁乱取荆襄之地,将军据有雍凉与巴蜀,北遏潼关,南遏鱼腹,与北方霸主及江东孙氏成三足鼎立之势。
而将军独得先秦王霸之地,据天下之险,俯瞰天下,将军只需西和羌戎,南抚夷越,北安大漠,内修政理;择天时出两关,霸中原,入荆州,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平静说完,刘备沉默良久,“得先生教诲,令备豁然开朗,唯有两处为难之事,西凉马腾,素来忠义,乃伏波将军马援后裔,数年前就曾率兵入长安,营救天子,不久前还同备一起受天子衣带血诏,安忍图之?
先生之策,甚为明晰,但是西川刘璋,兵锋鼎盛,文有法正李严黄权,武有张任黄忠严颜,其人堪为雄主,又是皇室后裔,若是能保得荆益二州,如之奈何?”
“哈哈哈哈。”诸葛亮羽扇拂动,轻声笑道:“将军所虑,马腾乃汉室忠臣,不忍图之,然马腾与韩遂不和,且其人草莽,无明主之风,将军不取西凉,难道让国贼曹操,暴主刘璋去取吗?
刘璋据有荆益,所以不败,乃两世经营巴蜀,根基牢固,然刘璋倒行逆施,早晚必被荆益豪杰所擒,将军当可无虑,呵呵,若是将军实在担心,刘璋真的能保得荆益之地。
然将军据有雍凉,扼潼关陈仓,据险而守,当可联合刘璋,并力东向,刘璋入江东,将军霸中原,最后与刘璋一决雌雄,刘璋根基飘摇,外强中干,而将军宅心仁厚,仁者无敌,得天下者,亦必将军。”
“先生之言,真如醍醐灌顶。”
刘备漂泊数年,始终在征战杀伐之间,从未对天下有如此明晰的认识,也没想到自己一个流落军阀,能有如此前景,直叹诸葛亮大才,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再三推辞,终于应命。
诸葛亮出山,正逢黄月英出兵樊城,宛城长安兵马齐出,是以刘备率军隐伏青泥隘口以南群山,待得青泥隘口之兵被曹羡调去樊城,诸葛亮献计刘备,打着川军旗号,倾兵而出。
长安守军不过千,见川军来袭,望风而逃,刘备凭着区区两千兵马,据有偌大长安。
刘备广行仁义,释放长安原来所有囚犯,遇一人,名庞元,出狱之时,骄狂不已。
“我本栖息此地,牢狱亦我得所,心且快哉,皇叔把我放出来作甚,我是不会感念皇叔恩德的。”庞元鼻孔朝天,不可一世。
张飞听得大怒,就要把庞元再抓进去,被刘备拦住,刘备见庞元性情狂傲,面目丑陋,也甚不喜,由得庞元去了,待诸葛亮巡城回来,刘备描述了庞元其人,诸葛亮大惊。
“此乃荆襄名士,才智远甚于我,皇叔岂可怠慢,此人名叫庞统,道号凤雏,皇叔得之,胜得百万雄兵。”
刘备大惊,率张飞关羽追出二十里,终于追上庞统。
刘备劝庞统归附,张飞也被叫来道歉,庞统却执意离开,最后刘备无奈,送良马壮行,庞统深受感动,终于回马参拜,表示愿意投效刘备,但是只有一个条件。
“先生请讲。”
“在下居皇叔帐下,只叫皇叔,不称主公。”
刘备疑惑,这个条件倒是奇怪,可是既然肯为自己效命,那皇叔主公又有什么关系,刘备欣然允诺。
庞统骑马跟随刘备回到长安,一路向东南荆襄方向眺望,刘备再次疑惑,“先生何以频频南望?”
庞统大笑:“哈哈,皇叔要成帝业,荆襄天下之腹,焉能不望?”
“先生高瞻远瞩,实乃大才。”刘备钦佩不已。
踏进长安城门,庞统最后向东南方向望了一眼,“若荆益当真变乱,主公无立锥之地,我庞统愿为你取西凉,此地少豪族,民风彪悍,独服武力,主公当如鱼得水,纵横天下。”
…………
刘备以国士之礼相待庞统,问庞统时局之事,庞统笑问:“长安乃大汉两百年故都,关中之地肥沃,皇叔是打算长据于此吗?”
张飞大声道:“先生这不是废话吗?长安这么好,我们好不容易打下,不据待何?难道拱手让出去啊。”
“不得无礼。”刘备呵斥张飞一声,对庞统道:“先生有何高见?”
庞统笑道:“长安虽好,却有三弊……”
…………
宛城钟繇,心急如焚,如今曹氏领地西南大乱,浩劫不下于当年吕布夺兖州。
樊城两战,五万兵马丧失,乐进自杀,曹羡被俘,自己带五千兵马狼狈逃回宛城,现在只要刘璋率一支偏师到来,就可取下宛城,而在川军兵锋面前,许昌洛阳汝南陈留,几乎都是待宰羔羊。
最可气的是,当初与丞相青梅煮酒,两占徐州的大耳贼伪君子,竟然趁机夺下偌大长安,曹家已到垒卵之期,钟繇心乱如麻,方寸大乱,在大堂中来回踱步,不断拍手,就是没有主意。
这时,士兵来报:“大人,执金吾领冀州牧参司空军事都亭侯贾诩贾先生来访。”
“贾诩?”钟繇眼前一亮,这个跟随张绣新拜入曹营的谋士,还没献过一计一策,但是曾两败曹操,必为大才无疑。
“快,快请进来……不不不,我亲自去迎。”
快五十岁的钟繇,一个箭步跨了出去,奔向大门,正看见贾诩进来,连忙拜上:“文和啊,文和啊,你来得太是时候了,如今我钟繇无能,害得西陲大乱,钟繇死不足惜,可不能害了主公,还请先生救上一救。”
贾诩身材高大,相貌普通而面容清阙,未着官服,一身朴素的文士袍,看起来倒像是个寒酸书生,丢到人堆里,放到科举时代,一定有人一眼认出他:“看那人,一定是个科举落榜的。”
贾诩就是荀彧派来接曹羡的,本来贾诩这样的人才,应该为官渡之战效力,可是贾诩在官渡,什么策略也没出。
军中粮草将尽,曹操问他怎么办,贾诩先是把曹操夸了一番,什么头脑精明,用兵勇敢、善于用人,遇事果决,才能远甚袁绍,最后来了一句,只要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
废话一句,曹操表面夸贾诩大才,实则知道他不太愿出力,正好曹羡在宛城,作为曹操的女儿,一般人是劝不回来的,而那些六亲不认的武将,如许褚等,都在官渡效命。
于是荀彧请了贾诩来劝,荀彧相信以贾诩的才智,劝回一个曹羡,只是区区小事。
却没想到,贾诩一路跑到宛城,曹羡就被川军俘虏了。
贾诩面色温和,看不出焦虑,与钟繇联袂而入。
钟繇道:“文和先生,如今我军兵马仅剩五千,长安被刘备占据,樊城被刘璋占据,特别是刘璋,樊城拥兵五万,加上降兵,七万有余,后面襄阳还有十万大军,我们怎么抵抗?”
贾诩摇摇头:“抵抗是抵抗不了了,只能智取,刘备无虑,唯忧刘璋。”
钟繇疑惑道:“刘备请得荆襄名士诸葛亮为军师,占据长安重镇,如何无虑?”
贾诩道:“钟大人,这得问你自己,钟大人被丞相派去长安,安抚关中各路诸侯,深得长安各路兵马人心,难道钟大人以为自己经营数年,还不如刘备占据数天吗?我相信只要钟大人到了长安,打天子旗号,必能使张白骑等各路兵马齐攻刘备,还有什么可忧虑?”
钟繇皱眉道:“先生,你不知道,荀彧大人曾言,荆襄徐庶乃奇才,才智胜过荀大人十倍,而荆襄传言,诸葛亮才智远胜过徐庶,我就算联合各路兵马,恐怕也不是诸葛亮赵关张的对手。”
“哈哈哈。”贾诩抚须大笑:“正因诸葛有智,钟大人才能大获全胜。
钟大人说得对,贾诩说一句得罪大人的话,大人与诸葛亮对阵,必败无疑,但是钟大人想想,刘备在长安没有根基,而被关中十几路诸侯讨伐,就算战胜,那也是次次险胜。
一直征战,根基更加不稳,只要官渡之战丞相决胜,他刘备就算胜了,他能据有长安吗?最后只能在夹攻下灰飞烟灭。
若诸葛亮真有智谋,就该劝刘备退避三舍,撤出长安这个漩涡地带,否则一直与各路兵马纠缠,死无葬身之地。”
钟繇看着贾诩半响,猛地一拍手,喜道:“先生是说,只要我回长安,召集各路兵马攻打刘备,刘备会不战自退?”
“不退则死。”贾诩沉声道。
钟繇大喜过望,可是旋即落魄下来,才记起还有一个比刘备大得多的敌人没有解决:“文和先生,那刘璋怎么办?刘璋兵屯樊城,我也不能安心去长安啊。”
“这是一桩为难事。”贾诩皱眉道:“不过,我们可以赌一把,赌刘璋丧心病狂到什么程度。”
钟繇不解,摇头。
贾诩道:“如今我军兵微将寡,北有死仇,南有强敌,西有变乱,四面楚歌,兵是不能用了。
上兵伐谋,钟大人,我们现在立刻分头行事,你马上致信许昌,让荀大人,能给刘璋多少好处就给多少好处,这是生死存亡时刻,无论什么都不要吝惜。
然后我向刘璋修书一封,陈明利害,北伐对川军有害无利,必可劝得刘璋退兵。”
钟繇缓缓摇头:“文和,我这边没什么问题,相信荀大人一定会慷慨给那刘璋一些好处,但是先生修书一封就想退敌,恐怕不太现实。
当初法正和刘璋新拜军师黄月英,还有川军第一上将张任,都曾劝过刘璋休兵养民,可是刘璋刚愎自用,就是不听,先生再陈明利害,不但没用,反而暴露我军虚弱,更加助长刘璋气焰,恐怕更会北犯。”
贾诩笑道:“所以我说,我要赌一次刘璋到底丧心病狂到什么程度,法正黄月英是从天时和人和,来劝说刘璋。
天时者,我军正与袁绍对峙,伐弱助强,实不明智,人和者,刘璋屠戮荆益,民心不附。
这些都没劝得刘璋,我会为刘璋分析地利,如果刘璋还是不退兵……”贾诩沉默一下道:“你我就准备以身殉国吧。”
钟繇凛然。
其实贾诩也有自己的打算,贾诩一介文弱,出生西凉杀伐之地,处境凶险,从小就善于自保之道。
当初劝张绣投靠曹操,也是为保全自己性命,官渡之战,无论谁胜谁负,宛城都保不住,趁着中原分裂,独立宛城的日子将不复存在,而且曹操获胜之后,必然趁胜下宛城,迁怒宛城牵制之罪,再加上张绣乃杀子死仇,宛城自张绣以下,很可能被曹军全灭。
贾诩在这种情况下,才劝张绣投降曹操,这样一来,官渡之战无论谁胜谁负,曹操胜,张绣是大功臣,自己献降有功,袁绍胜,袁绍假仁义,好面子,大胜而志得意满,必然心胸大开,即使自己曾劝张绣投降曹操,袁绍也最多奚落几句,断断不会为难自己一个文臣。
而之所以官渡之战不献计,第一是因为更加得罪袁绍,贾诩可不认为曹操一定能胜,那些曹操必胜的话,不过是忽悠张绣的,
。
第二是因为自己新降,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等人,都是曹营砥柱,自己实在不该一投效就献这献那,平白无故得罪人,引起忌惮和不满。
投降曹操,贾诩可担保自己性命,而对张绣说那…归降原因,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
也纯粹屁话,贾诩可以断定,在官渡危难之期,曹操必厚礼相待张绣,如果获胜,前期甚至终曹操一生,都不会对张绣不利。
但是杀子杀侄杀亲信大将,曹昂还是自己选定的接替人,这样的大仇,曹操作为一个霸主,不可能不记得,只是时机不到,枭雄是不会出手的,张绣的下场必然凄惨。
可是这已经不是贾诩要管的事情了,贾诩已经决定在曹营谋士如云之时,不露锋芒,直到曹营衰落,在自保的前提下,谋取一点前程。
贾诩的价值观,那就是性命第一,其他一切都是第二。
而这次之所以向钟繇献计,殚精竭虑劝退刘璋,是因为刘璋举动出乎了自己预料,按照自己分析,刘璋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北伐的,而且在自己投降曹操之时,刘璋还在益州,更没料到刘璋会有今天。
这是贾诩最意外的事情,而这也关系着自己的性命,刘璋如果北犯,曹操必灭无疑,而自己很可能遭遇川军兵锋。
贾诩深深地意识到,自己那点保命之道,在屠夫手下,那是天有不测风云,旦夕就有祸事。
贾诩实在不敢保证,自己在刘璋手下韬光养晦,拒不献计,刘璋会不会毫不犹豫地一刀把自己结果了,一个做事完全不顾后果不遵守游戏规则的疯子,是贾诩这种洞悉人心力求自保之人的最大克星。
所以贾诩必须劝退刘璋,如果不能成功,那自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叛变投袁绍,二是归隐乡里。
可是这两者都不是好去处,投袁绍自己还没想好理由,既可以获得尊重又可以不背叛逃污点的理由,第二条路不符合自己大隐隐于朝的思想。
贾诩走出钟繇府邸,轻叹一口气,还是第一次,贾诩对自己前途感觉彷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