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年少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谋,兴汉室,武陵年少时,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谋

“夫忠而识暗,不能择有道之主,当代无以建其功。”————————【嘉泰重修庙记】

汉初平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连绵的阴雨过后,天气愈发炎热,流言虽然没有腿,但却跑得比风还快。皇帝这两日反常的举动虽然被刻意遮瞒,但最终还是传到了董卓耳中。听了田景的话,董卓眉头微扬,大感惊异:“听你这么说,这还是我离开前所认识的皇帝么?倒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坐在下首的太师府长史刘艾闻言回道:“这是好事,如今天下纷乱,正需要一个聪慧有为的明主,国家如此,再加上有太师的辅佐,天下何愁不定?”

主簿田景接话道:“太师英睿明鉴,陛下是明主又如何,哪怕是庸碌之辈,太师亦能匡扶天下。”

刘艾心里不悦,反驳道:“田主簿何出此言,当年大将军霍氏辅佐昭帝,主明臣贤,才得中兴之世。田主簿对国家言语轻视,实在不是人臣所为。”

田景冷笑道:“昭帝垂拱十三年,可有一诏一策出自宫中?所谓中兴,无非是大将军霍氏贤能刚正,昭帝不过坐享其成,何谓明也。”

刘艾正欲反驳,却被董卓适时打断,他双眼盯着刘艾,突然说起了别的事情:“老夫记得刘长史也是汉室宗亲,不知出自哪一系?”

董卓威权盛重,刘艾不敢继续争辩,拱手答道:“劳太师挂记,艾祖上出自河间献王。”

刘艾是河内人,少有才名,举孝廉,迁陕令。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私招董卓进京,董卓路过陕县,屯驻渑池,与刘艾有数面之缘。

后来董卓擅专,大肆提拔亲近,微末之官,但凡与其相善,皆得升迁,刘艾也因此被收入太师幕中,得为长史。主簿、长史都是太师董卓手下亲信幕僚,论在董卓心中的地位,甚至比王允还要高。

但刘艾自矜汉室后裔,见董卓残虐士人百姓,荼毒河南,刘艾那颗从陕县带来的要辅弼董卓匡扶天下的热血逐渐冷却,渐渐有了挂冠离去之心。所幸有人用大义劝住了他,这人便是王允,自此之后,刘艾便时常与王允私下交流,商议诛董大计。

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复,董卓眼中失望转瞬即逝,但这难不倒他,很快,他又想到了新的说辞:“巧了,长沙定王与河间献王,都是孝景皇帝的后人。”

这句话就很有意思了。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光武皇帝的先祖就是长沙定王,董卓突然拿同出汉景帝一脉的河间献王与长沙定王相提并论,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刘艾大为震惊,没料到董卓如今位居人臣之极,竟还想着废立?自少帝被鸩死之后,今上便是孝灵皇帝唯一的子嗣,董卓还想立谁?又有谁堪称正统?

刘艾不敢回这个话,索性装傻充愣;“自高祖建国,世祖中兴以来,天下刘姓宗亲不知凡几,光武皇帝这样的雄才更是世间少有,即使同出一脉,也不是谁都能比拟光武的。”

董卓碰了个软钉子,又瞥见一旁田景脸上揶揄之色一闪而过,脸上挂不住,又不忍呵斥。他顿时没了谈兴,起身摆袖,作势欲走:“这天太热了,老夫去后头乘凉,二位都歇着去吧!”

二人赶紧起身相送,然后分头离开。

在太师府的一处偏室里,主簿田景看着眼前蓬头垢面的道人,忍住叫人把他扔出去的冲动,沉着声音说道:“让你做的事,你做得怎么样了?”

那道人又老又瘦,如果脱下道家冠服,更像是一个乡野老农,只见他掏出一块白布,上书一个“吕”字,对田景说道:“小人按照吩咐,背着这块布在市集高歌,‘布乎布乎’,以及编排童谣‘千里草,何青青’,教会长安孩童传唱,连着三日都是如此。但昨天京兆尹说是奉旨捉拿散播留言者,我不敢继续逗留,这才躲了起来。”

“你说你前些天在长安散布谣言,官府不应,唯有今天才有京兆尹搜捕你?”

“是,听说是太师的吩咐……”“太师是什么意思我比你更清楚,不需你多说。”田景不满的打断道,他想借此诬陷王允,引发董卓猜忌,主要原因不是知道了王允等人的谋划,而已个人与王允的私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相关阅读More+

何平凡小说

西楼月

奚南思陌子欲

玖歌儿

重生三国从养鸡开始

血月青山

秦飞杨若曦

3楼

文科大唐

包大海

上面的,麻烦用点力

西西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