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章 从战争中走出的家庭氛围,虎狼与羊,嬴政,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个是共同经历过某些时代的一些家庭,家庭与家庭之间,亲密无间,生死相依。孩子不分彼此的,顺手就领着出去了,不当外人。

这些家庭对彼此的孩子与对自家孩子一样,夸的时候一样夸,打的时候一样狠。

甚至还有些孩子,成年,参加工作或去当兵的时候,才会被父母告知身世,他们是被领养的。

这些孩子的父母,很多是英雄,是烈士。

这个传统很早就有了,红军时期就很普遍了。革命的路上,随时有人倒下,烈士子女就会被领养。

战争年代,每个人随时都会牺牲,每个人的孩子随时会成为孤儿。

所以,对每个人来讲,每个人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

主席的孩子也会被别人收养,总理邓大姐也会收养别人的孩子。越是高级干部,收养越普遍,部队上的干部收养更普遍。

这种传统延续下来后,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家庭,会有一种难以想象的血脉相连。比血缘还要亲的多,彼此可以生死相托,托妻献子。

执行任务前留的遗嘱上都不把对方当外人,写的就是有个事我现在办不了了,你给我办了。

别看电视上的欧洲很博爱,整天接收难民。实际上接收难民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只不过只接收华人,别的不要。

一些因为所在国战乱,被迫害,或者特殊原因归国的华侨子女,也都有在不同家庭成长的经历。国内的小孩出去,很多也是交给华侨带的,不是寄宿家庭,就是当自家孩子。

加上特殊战线的英雄,一些烈士的子女,收养与相互托付子女,在革命家庭很普遍,是一种习惯。

当这种习惯时间长了,就有种说不上来的氛围形成了。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家庭之间,真就天然亲近。不太玩礼尚往来那套,空手上门寻常事。心情好了拎点烟酒栓俩王八,心情不好就是上门发泄的,除了一肚子火气,啥也没有。

战争年代军政不太分,这样的家庭基本都有军事特征残留。一家之主就是硝烟中走出来的那帮狡猾的老头,战场伪装是本能。照相的时候一个个慈眉善目,谦虚谨慎,笑容腼腆装淳朴,一转头全是军阀,个个目中无人。

在家全是封建家长作风,抱孙不抱子,除了对孙辈笑眯眯的,对老伴子女脸绷得厉害,冻死企鹅。绷不住了一点就炸,在家骂,找老战友骂,隔空互骂的都有。

骂人就揭短,互掀老账,谁落难的时候袖手旁观,谁名不副实,连几十年前对方欠的一箱手榴弹没还都记得清清楚楚。但哪怕就算彼此有嫌隙,还是自然而然的有种熟悉的认同感。

就像游子回到家乡,家乡再破再不好,但一回到那个环境,一下子踏实了。心就安静了,有种磁场一样的契合。

父祖辈骂架,彼此孩子们照样一起玩。父祖辈也不管,该骂骂他们的。对方孩子到自家,照样当自家孩子,该叫吃饭吃饭,该打打该骂骂。打伤了都不怕,少不了你的面条鸡蛋病号饭。

这个很奇怪的氛围,一直延续到了后世,弱化了不少,但从未消失过。

黄大同家与杨伟家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都在这个氛围下。彼此家长领着对方孩子出去逛一圈,雨天没事打一顿,彼此都不当回事,死在外面都不带埋怨的。

黄大同明白这事能干,担心的是没照儿干不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神奇的相机

平淡就是真

帝国不是一天建成的

瀛洲海客

财阀小娇妻:谢少宠上瘾!

繁喜

超时空掌控者

梦小草

发个QQ给女娲

小四黑

二次元男神

苏释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