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蛟河新况
孤独麦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章 蛟河新况,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孤独麦客,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就近采购、调运粮食,自然就绕不开这两年在蛟河地区逐渐广为人知的森林开发公司了。这家公司由来自热那亚、卢卡、佛罗伦萨、曼图亚、帕尔马等地的13位意大利投资者共同出资成立,总经理叫卢西亚诺,主营蛟河地区的森林采伐、粮食种植和部分交通设施的建设(青山乡码头、森林铁路等),实力还是蛮雄厚的。
这家公司最初成立的缘由,还得追溯到1654年中,蛟河地区专员许信邀请了24位意大利投资者来本地考察的事情。当时许信允诺给予这些意大利人30-50年不等的土地经营权,另外还给予一定额度的信贷支持,条件是意大利人必须从旧大陆运人运物资过来进行开发——为了减少投资者的顾虑,许信还经中央授权,与意大利人签订了各类资产的溢价回购条款,即意大利人若看到盈利无望,那么可以以一个事先约定的价格(一般溢价30-60%)回卖给东岸政府,这充分保证了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最终24人里有13人愿意前来投资,而森林开发公司也在1655年中于蛟河堡正式成立。
森林开发公司经营至今(1658年9月份),已经运营三年零三个月,计拥有伐木场19处、农场8处、牧场2处、果园1处(在建中),先后已投入了超过900万银行里拉的资金,从那不勒斯、西西里、南德意志输送了六千余名旧大陆劳工前来(70%为男性)务工,为蛟河地区的开发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六千余名旧大陆劳工目前尚余将近五千人(劳累、疾病死亡一千多),分散在木牌乡、青山乡以及位于蛟河、新波河交汇处的南码头乡(由一座东岸军事哨所发展而来)三地,日夜不停地伐木、开荒、放牧、修路,忙得不亦乐乎,将这块原本沉睡千年的蛮荒之地渐渐开发了一小片出来。
不过真要认真算起来,该公司名下如今最重要的资产无疑还是两处码头,即青山乡码头和南码头。这两处河运码头与蛟河码头连在一起,便构成了辐射近百公里的交通干线。无论是同样成立没几年蛟河航务联合会(私营小船主的行会组织),还是国营内河运输公司的船只,如今都开始在这三处码头边大量进出,运输各类物资,使得这两座码头已经开始盈利,前景非常看好,毕竟东岸政府要继续往新波河上游一带开拓已是确定无疑的事情,这无疑意味着本地内河航运市场的长期繁荣。
除了这两座码头外,森林开发公司名下还有一条半拉子铁路,即连接木牌乡与青山乡之间的一条长度不超过六十公里的森林铁路。限于防止技术外流的政策,这条铁路除修建过程外,日常运营、管理都将由东岸人负责,目前这条铁路修了三年之久竟然还没完全通车,也是令人醉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原因,还是因为意大利佬把主要精力都花在了修建码头及沿河开辟农田上,对于这条耗资可能会达数百万银行里拉的铁路暂时不甚感兴趣。
不过他们这种拖延的作风可让一直盯着这条铁路的东岸人急坏了,尤其是地区专员许信,三天两头派员催促意大利人尽快修建森林铁路。意大利人无法之下只能应付应付,但总是过不了多久又把人手抽调到南边,这自然导致了铁路修建的断断续续,三年才修了40公里左右的程度,还有三分之一没完工,让人头疼无比。
为了督促意大利人尽快修好这条铁路及沿线的一些支线,许信已求得执委会的首肯,打算向意大利人发放一笔总金额超过15万元的项目竣工奖(主要以建筑材料等实物的形式,恰好也是意大利人需要的),以鼓励他们加把劲把最后20公里的铁路修完——总耗资也就是两百万里拉的事情,再拖延着也确实没意思——目前意大利人已经口头答应了此事,并已开始抽调人手北上,争取今年年底之前把森林铁路搞定。
扯远了,陈科此番来到蛟河地区的一大任务,便是代表国家储备粮库与森林开发公司签署粮食购买合同,即以一个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森林开发公司采购部分粮食(鼓励意大利人继续深入开发),然后运输到西面的板桥六乡,供当地的新移民食用。至于粮食不足的部分,则由国家储备粮库夷陵、定西、神武、太平、平安诸县的分库调拨,然后通过内河运输公司、蛟河航务联合会的小火轮运到蛟河、新波河一带码头卸载,非常方便快捷。
9月初的时候,陈科已经在蛟河堡与森林开发公司总经理卢西亚诺谈妥了采购合同,这次来到板桥乡,就已经是来确定各乡镇所需的粮食数量以便接下来的分配了。而除了这些拓荒口粮外,陈科还得额外准备一批军粮,因为陆军马上会有一支部队过来,准备顺着新波河向西继续清剿瓜拉尼蛮子,为当地的开发保驾护航。(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