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0、第十九章,天生非一对,苏锦端,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小孙慌忙拿出设备,抢拍了几个镜头。林霏开一看,这哪能用啊,发回去还不知道被怎么骂呢。
林霏开在现场转悠,想找自己熟识的记者想想办法,果然找到了两个。但是,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她好话说尽,两人才勉强答应回去后把自己不用的图片传给她。虽然知道图片的质量肯定好不到哪去,但至少要比小孙拍的散场照强,总之算是解决了大难题,可以交差了。
这个互联网论坛的规模并不大,在国内近几年举行的多如牛毛的互联网论坛里,顶多算二流。
林霏开仔细研究了《论坛日程指南》,发现业界的大佬就来了那么几个,这些人惜时如金,而且不是大牌媒体,没有提前预约,想见他们的面是不可能的,更别说什么专访了。
林霏开已经在心里默默放弃了。类似的论坛会议,如果只是记录整理这些嘉宾的发言、对话,那就没意思了,也不符合杂志社深度报道的要求。关键是要有专访,一篇专访抵得上一百篇会议报道。
排除这些人后,林霏开又把剩下的某某创始人某某CEO检视了一遍,真是乏善可陈。她想,就算是给他们做专访也难以找到亮点,掀不起大浪。没办法,互联网行业,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就像第一名和第一百名的差距一样,这就是市场。
但工作始终是要做的。
林霏开打了几个电话约了几个人,还真约到一个江城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这人之前是某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高管,三年前出来创业,目前公司已经融到了C轮,此人的名字在业界也能叫得响了。联合创始人的秘书给了她三十分钟的时间,林霏开喜不自禁,她自己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这些事情,本来应该早就准备好的,可是没办法,她昨天才拿到入场券,今天才知道具体有哪些人来论坛。她又不是超人,她能怎样呢。
又在会场转了转,逛了两个没什么意思的对话,林霏开困得要死。昨晚没睡好,高铁上没补觉,她不困才怪呢。
等小孙拍好照片,林霏开提议先去吃午饭,然后回去睡午睡,养足精神晚上采访那位联合创始人,反正下午也没什么重量级的人物在会场,她俩来不来无所谓。小孙赞同。小孙的业务能力的确很强,但是偷懒的本事更强,凡是可以让她轻松点的事情,她都赞同。
两人匆匆离开会场。林霏开觉得自己可能眼花,她似乎在拥挤的大门前看到了齐天朗。
齐天朗那挺拔的身材和清冷的气质,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很出众的,她不会看错。但是,他怎么在这里呢。林霏开又回头仔细看了看,确定齐天朗并不在人群中。她果然是老眼昏花了。
林霏开忽然意识到,自己是不是有点过于想念这个小男孩。
她不能任由这种情绪蔓延,否则她会很危险。她面前是万丈深渊,她不能再往前。再往前一步,她就完蛋了。她要做的是后退。为了安全,她必须后退一步。只要一步,一步而已,她就安全了,非常非常安全。
两人去了会场附近的肯德基吃饭,倒不是喜欢吃洋快餐,而是林霏开觉得,至少肯德基的卫生是有保障的。出门在外,大餐馆去不起,社里有伙食报销标准,小餐馆吃了说不定拉肚子。虽然肯德基卖垃圾食品,但至少是干净的垃圾食品啊。两相权衡取其轻,她可不想晚上的采访有任何意外,她必须杜绝一切的可能性。
下午她还会再约几个人的专访,可是都不如这位联合创始人的来头大。换句话说,这次来南京,有份量的专访,就看今天晚上的了。
两人吃完汉堡炸鸡和薯条,林霏开就回去了,小孙说她要去夫子庙逛逛。
林霏开明白小孙的意思,她这是打算去小商品市场买些地摊小玩意,带回去哄同事。
林霏开本想提议后天临走时两人一起去,还可以免得买重复了。可是又一想,还是别开口为好。小孙说这句话大概也只是托辞,可能是趁着这空档去会朋友也不一定。还是不要坏了别人的好事。
林霏开回到宾馆,打了几个电话约人做专访,都没约上,她不免有些丧气。都这时候了,这些人早就被各家媒体提前预定了,哪里还能轮到她。只有等明天看看能不能捡漏。
林霏开胡乱洗了个澡,倒头就睡。一觉睡到傍晚,被电话铃声吵醒。是那位联合创始人的秘书打来的,语调客气而坚决。
林记者,很抱歉,老总身体不舒服,晚上的专访取消了。
不容她问任何问题,那边啪得就挂了电话。
这叫什么事,林霏开觉得自己还没睡醒。这是在做梦吗?说取消就取消,她怎么办?什么狗屁的身体不舒服,你又没有大姨妈,你什么狗屁的身体不舒服。这不是坑人吗?你说取消就取消,我怎么办啊。
林霏开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床上。她该怎么办才好。
再次翻检与会者名单,林霏开看到一个比较熟悉公司名。她恍惚记得陈小尘说过,老阮在这家公司担任顾问。
她赶紧打给陈小尘。陈小尘说老阮早就没在那干了。他就爱做学问,既不会赚钱也没情趣。陈小尘唠唠叨叨,她哪有心思听,这消息对她来说,简直无异于五雷轰顶。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原来根本就不存在。
一定还有办法一定还有办法一定还有办法。林霏开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
联系小孙,让她现在直奔会场。不管怎样,没有专访带回去,是肯定不行的,社长单凭眼神就可以杀死她。这一点,在杂志社工作了六年的林霏开比谁都清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