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葱豆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章 婚前琐事,封疆大吏-香葱豆腐,香葱豆腐,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周家姐弟被调进省里的消息自然很快就传遍了,引起了无数人的感叹,尤其是现在龙山镇的党组成员,心中均是一片失落,对这两位更是羡慕到了极点。他们还记得,三年前周娟还只是一个小副科级党办主任,周雄武只是派出所副所长,短短三年时间,这升职速度跟坐火箭似的。
杨柯没去管龙山众人心中是何种想法,在龙山工作期间,他仔细地观察过身边的每一个人,真正入得他法眼的只有周家姐弟,其他人即便是当初在龙山镇有着经济能手之称的张成中,在他看来都很一般,在县里玩玩还行,要是将其摆到更高更广阔的地方,给人塞牙缝都不够。
他还和小衙内曾令孝吃了顿饭,顺便给他介绍了几位在榕城能量不小的官二代,榕城市委书记丁宝林的儿子丁子然、宣传部长李金和的侄子李兵、政法委书记郭云强的小儿子郭险峰等等。这些人曾令孝原本也算认识,但终究因为父辈级别相差太大而无法真正融入这个圈子,如今有了杨柯的引荐,自然就没问题了,尽管也是处于跑腿儿的位置。
杨柯的想法很简单,以后不少事情会交给曾令孝去办,对方的交际圈子越广,能办的事情就越多。曾令孝是个人才,在机关被打磨得溜滑,这样的人用着是很顺手的。
这些琐事中最有意思的还是赵邀的外婆,在昨天晚上打来电话,非得在赵邀结婚之前见见杨柯,说是要给外孙女做最后的把关,最终还是被沈云仙一阵忽悠将想法打消了。赵邀外婆已经70多岁,身体虽然还硬朗,但却有些轻度老年痴呆。主要表现在记忆力衰退。早在去年,她就带着一群儿子媳妇女儿女婿见过杨柯一次,当时还拉着杨柯的嘘寒问暖的,笑得别提多慈祥了,可到如今,却是记不得这事了,让一家人觉得好笑之余也是心情沉重,为这位慈祥的老人身体担忧。
和杨赵两家的亲戚相比,沈云仙娘家就令人感觉很亲切了,那是个大家族。并且是货真价实的书香门第。沈云仙曾祖父乃是同治七年进士,做过翰林院修撰,担任过西川学政。再往上,沈家在雍正年间也曾出过一名进士,只是连沈云仙都说不清楚那是祖上几辈的风流人物了。当时听赵邀说起沈家的文化底蕴,杨柯都是暗自咋舌,跟这家人比起来,他们老杨家那位娇妻美妾成群的叔公就是个大头兵。
但到得建国后,沈家终究还是被波及到了。如今的沈家虽然也是枝繁叶茂,但已经无法和以前相比了,沈云仙的父亲在那场浩劫中写下一篇感叹长文之后悲愤离世,其兄弟姐妹目前都只在当地中学任教……总的说来。包括沈云仙在内,这家人一直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是很了不起的家族。
赵邀外婆住在小舅家,是在当地的一所乡镇中学附近。在屋子后面开辟了一小块土地种菜,虽然记忆力不太好,但每年都会给几个儿女送些自己腌制的酸菜。这么多年来从来没落下过。
因为杨正和如今的职务,杨柯和赵邀的婚礼不会大办,免得落人口实,主婚礼在京城举行,但计划中会来庆贺的人不会很多,杨林生意上的朋友和一些有交情的官二代全都被排除了,杨柯和赵邀在京城的同学也同样不会通知,整个婚礼会很低调。在西川会宴请两次,其一是赵长德宴请一众省委常委,其二就是杨柯和赵邀的一些同事,都是小范围的宴请。真正的大办是在沈家,外婆决定的,要给她最喜爱的外孙女举办一场热闹的婚礼,在婚礼之后,杨柯和赵邀的蜜月也会在乐市度过,当然,时间不会很长。
这些和婚礼有关的规划是最近两家人讨论得最多的事情,和沈家相比,杨正和、李梅、赵长德本家的那些势利亲戚则都不会通知,主要是因为没有直系亲属存在了,那些三竿子打不着的旁系亲属若是借此机会攀附上来,以后甩都甩不掉。当初杨林结婚也没通知杨家的远房亲戚,只是在次年清明回去祭祖的时候补了一次宴请了事。
每次想起自己老家的那些亲戚,杨柯总是忍不住感叹,他见过赵邀的外婆、大舅小舅和几位姨妈,虽然彼此之间也会有些暗中攀比较劲,但互相之间并没什么矛盾,他们对赵书记的权力虽然也向往崇拜,但起码的文人气节还在,从不借沈云仙的名头在当地如何如何,他对这家人很是敬佩。
不过虽然沈家人较为自重,但每年的春节,区教育局局座大人都会登门拜访,给赵邀外婆拜年,每次的说辞都一样,感谢老太太培养了九名人民教师,其实就算加上沈云仙也只有六个儿女,这里的九人,是连带当老师的儿媳妇和女婿都算上了。
这位局座大人估计也是没什么门路,其实就他一个小小的区教育局长,连进入赵书记法眼的资格都没有。这些事情沈云仙都是清楚的,虽然心中反感,但也未说什么,毕竟她的兄弟姐妹还得在当地教书不是。
当然,要说沈家众人全然不沾光那是假的,排除沈云仙,沈家总共九名教师,其中六名被评上了副高级职称,两人获得省级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但不管怎么说,这家书香门第给杨柯的感觉很亲切,对于外婆提出要在当地大办婚礼,他是半点都不反感。
在这样繁琐的忙碌中,春节渐渐临近了,在放假的前一周,杨柯将修改好的文件递给了姚恭友过目。姚恭友一见之下,如获至宝,立即将干部二处的人全数招了回来,暂停了所有干部的考察工作,并且在组织部召开了会议发起讨论。
对此,杨柯只是笑了笑,这些干部考评办法其实已经有一部分早就在实行了,但并没有这么具体详细。他能理解姚恭友的想法和做法,这考评方案若是落到实处,最后又总结起来,对姚恭友来说,无疑是一项了不起的政绩。更重要的是,若是真按照这考评办法来实施,组织部的权力和影响力又将会增大很多。
源于杨正和的关系,姚恭友对杨柯一直很好,完全是将其当成了子侄辈在对待。
姚部长曾私下里拍着杨柯的肩膀叫好,并很直白的说这份干部考评改革方案若是成功的话,能为他岳父赵书记增添不少砝码的话语。杨柯只是笑着点头,显然姚恭友还不清楚赵书记正在打造一把神器,和他那“巨著”比起来,这组织部的考评改革最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而已。
组织部高层在讨论这份改革方案,下面的所有处室也同样在讨论,并且还要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以便将其弄得更完善。
李和敏是组织部部务委员,自然是要去开领导会议的,李和敏没在,作为发起者,杨柯就当仁不让的主导了干部二处的研讨工作,他借此机会将副处长廖如林打压了一阵。这种打压人的事情,杨处长那是信手拈来。
每个人都需要研究些以前的文件,为新的考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这是上头交代的任务。而杨柯在每次检查廖如林的“作业”时,往往会看几秒钟就皱起眉头,最后会轻轻将其放在一边,不发表任何意见。这种动作落别人眼中,自然就是廖处长做得不够好了,没看杨处长都一直皱着眉头,然后看都不看了吗?
这些小动作其实更多的是在做给李和敏看,李和敏要用他来压制廖如林,杨柯虽然不打算自己动手,但面子上总得有个交代,于是就有了最近几天发生的戏剧事情,弄得廖处长一肚子窝火。
杨处长打压完廖如林,在没人的时候又会抽出对方的条款来看,实话实说,廖如林所罗列的条款依据都很准确!
打压完廖如林,杨处长身心舒畅,迎来了放假、过了年,眼看就要结婚了。(未完待续。。)</dd>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