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心态,国策,闪烁,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事实上,印度战争之后,袁晨皓受关注的程度就在裴承毅之上。
2040年底,美国的《时代周刊》搞了一个名为“二十一世纪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一千位名人”的调查活动,由全世界的5000多名记者、以及大约100万名随即问卷调查者按照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科技、工程、文化、教育、社会活动与其他共10个分类,在近2万名候选人中进行评选。在选出的118名“军事家”中,裴承毅名列第4、袁晨皓则名列第17。毫无疑问,这个排名足以说明袁晨皓的名声。要知道,袁晨皓直到印度战争才算小有名气,登上国际舞台的时间也不过就区区5年而已,能够用5年中的表现,击败那么多的竞争对手,排在最有影响力的军事家的第17位,绝对是个巨大的成就。事实上,前50名军事家中,只有裴承毅一个人是在2035年登上国际舞台的。与他一起登上国际舞台,后来在五角大楼主持美军发展规划工作的史塔克仅仅排在第73位。按照《时代周刊》在评价各领域前20位名人时用的评语来说,除了协助裴承毅打赢影响与改变了17亿印度人命运的印度战争之外,袁晨皓的最大影响就是在担任南亚战区参谋长与司令官期间,指挥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共和国国家利益的军事行动,为共和国称霸印度洋、进军中东地区、登陆非洲大陆打下了坚实基础。不管这番评论是否带有美国新闻媒体常有的偏见,袁晨皓在担任南亚战区最高指挥官期间的贡献是不能否定的。
当然,裴承毅也很关心这个老部下与好朋友。
离开北京的时候,裴承毅专门找刘晓宾索要了与袁晨皓有关的资料,以及这些年来南亚战区内的军事行动与军事部署资料。
在裴承毅的认识中,袁晨皓首先是个战术天才。
事实上,袁晨皓第一次崭露头角,就是在日本战争期间,破天荒的提出用还处于测试阶段的电磁炮对日本进行战略打击。虽然一些鲁莽举动差点葬送了他的前程,但是这个被很多人认为是异想天开的提议最终让他得到了项铤辉的重视与重用。准确的说,是在他把设想变成了现实之后,才得到了项铤辉的认可。由此看得出来,除了是战术天才之外,袁晨皓还是擅长把设想变成行动的实干家。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两种才能,让袁晨皓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不得不说,日本战争之后,袁晨皓时来运转,运气之神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他。
因为军队内部斗争,裴承毅在日本战争之后离开总参谋部,先是去进修深造,然后去了巴基斯坦,导致项铤辉的身边缺少一个能够替他分忧解难的能人。就在这个时候,项铤辉想到了袁晨皓,并且给了他一次试用的机会。当时,项铤辉没有选择其他一直在总参谋部工作的高级参谋、也没有选择裴承毅那样的年轻将领,与军队内部的斗争有很大关系,袁晨皓被贬到基层部队的遭遇,让他不容易受到别人的攻讦。更重要的是,袁晨皓足够年轻,不但对了项铤辉积极提拔年轻军官的胃口,还很容易让人把他跟当年的裴承毅联系起来。如此一来,不但项铤辉给了他机会,总参谋部的人员也多少会给他一点面子。不管怎么说,谁也不想得罪一个有可能取得与裴承毅同等成就的年轻军官。
真正让袁晨皓坐上晋升火箭的还是裴承毅,或者说是印度战争。
战争爆发前,裴承毅就以安排袁晨皓为前线副总指挥为名,替他争取到了一次额外晋升的机会。虽然还是上校军官,但是这次不加星的晋升、也就是上校级别认定(以往是评定为一级上校,而在袁晨皓晋升的时候,他已经是一级上校了,所以等同于获得优先晋升的资格),为后面连跳两级直接晋升为陆军少将打下了基础。
当上战区副总指挥后,袁晨皓的表现完全对得起裴承毅的赏识。
战争结果不用多言,战后裴承毅顺利成为了共和国建国之后最年轻的陆军上将,而袁晨皓也破格连升两级,成为了共和国建国之后第二年轻的陆军少将。虽然没有能够打破裴承毅创下的最年轻陆军少将的纪录,但是这次破格晋升让袁晨皓离飞黄腾达只差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次破格晋升,让袁晨皓拥有了掌管南亚战区的可能性,因为按照第三次军事改革定下的规矩,战区司令官最低为中将、而战区参谋长最低为少将。如果袁晨皓没能连升两极,最多就是个陆军准将,也就不可能成为战区参谋长了。
当然,运气只是一部分,没有足够的能力,就算有运气,也是白搭。
到了南亚战区之后,袁晨皓获得了更多的展示战术才华的机会,同时也获得了展现战略才能的机会。
在2037年之前,袁晨皓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打击西北印度洋上的海盗。
当时,在他的安排下,共和国海军特遣舰队与总参直属特种部队联合行动,在不到一个月之内,端掉了盘踞在索马里与也门的上百个海盗据点,抓获了数百名海盗头目,并且获得了一大批某国暗中支持海盗的证据。正是如此,当共和国在2037年底提出以联合国的名义出兵索马里,帮助索马里恢复局势,以及2038年底,在安理会上提出向也门派遣维和部队,并且赋予维和部队对付当地海盗组织的提议才没有遭到否决。虽然出兵索马里的行动被证明是错误的,在也门的维和行动也进行得异常艰难,但是从整个战略上讲,这两步棋的意义非同凡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兰德斯上台之后,迫不及待的想在中东地区有所作为,改变日益对美国不利的局面,与共和国控制了索马里与也门也很大的关系,因为这等于切断了美国从地中海进入阿拉伯海的通道,也等于让美国控制下的厄立特里亚与吉布提处于四面被围的窘境。如果算上也门对北面的沙特、东面的阿曼产生的影响,美国当局更得考虑共和国布下这两颗棋的战略意图。
看到军情局提供的资料前,裴承毅还以为这两次行动是由李存勋或者林啸雷授权,与袁晨皓没有多大关系。事实上,提出进军索马里与也门的就是袁晨皓,而且在2037年9月份就提交了第一份相关的作战计划。因为是比较完善的作战计划,考虑到制订作战计划需要的时间,所以袁晨皓很有可能是在成为战区司令官之前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并且着手进行了初期工作。也就是说,袁晨皓在没有他人影响的情况下,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战略上做出了准确判断。
这个认识让裴承毅的心情变得有点复杂。
如果他的推断没有错,那么在2037年7月,也就是袁晨皓回国参加王元庆离任前的高层会议的时候,他就有了这个想法,甚至有可能向王元庆提出了这个想法,并且得到了王元庆与李存勋等人的支持,从而为他后来实现该想法打下了基础。问题是,当时袁晨皓没有把这些事情告诉裴承毅,也就是说,他把裴承毅挡在了外面。
不管袁晨皓的动机如何,裴承毅不得不承认,人心隔肚皮。
当然,裴承毅并没有因此而怀恨,或者妒嫉。作为新时代的军人,裴承毅在很多事情上都非常想得开。不管怎么说,军人首先是人,只有做好了本质上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优秀军人。自私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只要是人就有自私的想法。再说了,在通往陆军上将的道路上,裴承毅也有过自私之举。衡量一个军人的自私举动是好是坏,不是看他有没有向上级敞开心扉,而是看他的举动有没有违背军人的天职,有没有因此对国家造成影响,有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
显然,袁晨皓的自私举动并没造成以上三种危害。
对于裴承毅来说,在到达瓜达尔港之前,他要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
事实上,袁晨皓已经不是他当年的部下,而是与他有着共同目标的战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