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权力归位,国策,闪烁,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第六十二章 权力归位
会议讨论的话题很快就落到了两个主要问题是,一是兵力部署,二是物资调运。
毋庸置疑,这两个问题都不好解决。
前面提到过,为了麻痹对手,造成共和国把重点放在远东地区的假象,陆军在中亚地区只投入了2个战斗单位,而且只有1个主力战斗单位。虽然战争爆发前,还有几个战斗单位进驻西北地区,就连部署在南亚地区的第一战斗单位与第10战斗单位都已北上,进驻巴基斯坦北部地区,但是为了使让俄军上当,在此之前,除了第一战斗单位还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区之外,其他几个战斗单位都已远离战区,其中第十战斗单位正在开赴东北的途中。也就是说,短期之内,在不动用战略运输力量的前提条件下,只能出动第一战斗单位。更重要的是,从巴基斯坦北上,不但要翻越帕米尔高原与天山山脉,还要得到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允许,而这两个国家都没有宣布参战(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已经保证在俄军被赶出哈萨克斯坦后向俄罗斯参战,塔吉克斯坦则要求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宣布中立,不然不会向俄罗斯宣战),所以第一战斗单位也很难及时赶到战场。如此一来,要想向中亚战区增派作战部队,就得动用战略运输力量。
针对这个问题,总参谋部提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即人员空运,装备陆运。
按照总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在以扫荡托博尔河(鄂毕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到乌拉尔山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地区为战役目的的情况下,即便不撤出第九战斗单位与第90战斗单位,前期也得投入4个主力战斗单位与4个战斗单位,即近20万地面部队。如果要在24小时之内完成部署,则需要征用500架大型民航飞机,并且控制住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的4座大型机场或者空军基地,在24小时之内保证1000架次的航班起降量。因为共和国民用航班的保有量超过5000架,其中运载能力超过250人、最大航程超过5000千米的大型客机就有2400多架,加上各大航空公司均与政府签署了紧急征召协议,国家也已经进入战争状态,所以征用500架民航飞机不是什么难事。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不是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的机场数量有限,而且吞吐能力并不强,不然还可以征用部分货运飞机,向前线运送武器装备。
相对而言,运送兵员的问题还不大。
主要的难题就是如何运送8个战斗单位的武器装备。
之前部署在西北地区的4个战斗单位还好说。拿第十战斗单位来说,因为早就考虑到要前往中亚地区作战,所以在做战略佯动的时候,其主战装备都留在了新疆北部地区的军火库里,带走的只是一些用板材拼凑起来的假装备。如此一来,只需要将到达兰州的2万名官兵,以及在重庆集结的1万名新征官兵送往北疆,第十战斗单位就能形成战斗力,并且自行开赴战场。
关键就在新增部署的4个战斗单位上。
在这个问题上,裴承毅最初的想法是缩小进攻规模,降低兵力投入,让另外4个战斗单位以增援的方式参战。
讨论下来,裴承毅不得不承认,他把这个问题考虑得太简单了。
按照袁晨皓的分析,即便放弃右翼进攻,地面部队从科斯塔奈出发,越过哈俄边境线之后,沿南乌拉尔山东面北上,直接攻打车里雅宾斯克,并且以攻占叶卡捷琳娜堡为最终目的,放弃东面的库尔干与秋明,仅正面进攻就需要动用4个战斗单位。因为俄军肯定会在乌拉尔河西岸发动进攻,阻止共和国军队北上,所以部署在西哈萨克斯坦州的第九战斗单位与正在为强渡里海做准备的第90战斗单位都无法参加北上进攻行动。更重要的是,直接北上等于将锋线的右翼暴露在了俄军西西伯利亚方面军的面前,而在此之前,俄军一直认为共和国军队将从哈萨克斯坦东北地区北上,首先占领鄂木斯克以东的巴尔瑙尔、新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克麦罗沃与新库兹涅茨克等地,解除本土西北地区受到的威胁之后,才会西进攻打乌拉尔山东部地区,所以俄军的主力一直部署在鄂木斯克。也就是说,即便不出兵攻占秋明与库尔干,也得在战线东面构筑防线,并且保留一支足够强大的预备队。因为东面最有利的防线就是通过秋明与库尔干的托博尔河,所以主动攻占秋明与库尔干,反而能够节约不少兵力,降低防御压力。
说得直接一点,新增8个战斗单位已经是最低投入了。
显然,裴承毅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事实上,也不是没有办法降低兵力投入。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要想降低兵力投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进攻方向,回到老路上来,在鄂木斯克东面与俄军主力部队打一场正面决战。这么做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从实际情况出发,至少能够达到消耗俄军有生力量,削弱俄军总体战斗力的目的,并且为随后扫荡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打下良好开端,也能降低本土西北地区受到的威胁。问题是,这么做肯定会延长战争时间,让俄军能够冲绒布破的巩固“乌拉尔防线”,使接下来的进攻变得异常困难,甚至被挡在乌拉尔山与乌拉尔河东面,错失进军莫斯科的最佳时机。
可以说,从长远来看,肯定不能“走回头路”。
为此,裴承毅批准了总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只是要求尽量合理使用兵力,即把无法及时部署到位的4个战斗单位安排为预备队,通过调整战术,充分发挥前线进攻部队的主观能动性。
客观的讲,当时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如何把4个战斗单位的主战装备送上去。
按照袁晨皓的计划,在投入10个战斗单位、正面进攻投入8个战斗单位的情况下,至少得在后面留下3个战斗单位的预备队。因为参与正面进攻的有第十战斗单位,以及与其一脉相承的第100战斗单位,众所周知,第十战斗单位是共和国陆军王牌中的王牌,是现任中东战区司令李东石亲手带出来的部队,其前身更是闻名遐迩的第153空降旅,在之前的所有战争中,这支部队都有着惊人表现,而且都发挥出了超越平常的战斗力,所以只要能够合理安排战术,给予前线作战部队更大的自由度,就算少1个战斗单位,也不会对正面进攻造成太大影响。
可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将物资送上前线。
众所周知,在21世纪的几场战争中,共和国陆军的物资消耗速度节节攀升,随着新一代电磁炮全面装备,物资消耗速度肯定又增加了不少。在以往的战争中,因为大部分时候是在沿海地区作战,即便在内陆,也能够依靠铁路线与公路线,使物资供应得到保证。即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中东战争的北方战线上,战场距离最近的港口近千千米,而且没有贯通的铁路线,公路交通也不发达,共和国陆军也能依靠规模庞大的盟军来确保物资供应,当时在后方负责运输物资的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军队的数量是在前线作战的共和国陆军总兵力的10倍!显然,中亚地区的基础条件恶劣得多。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地广人稀,就算有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也有几条铁路线,但是比起广阔的范围,铁路线与公路线的密度都低得惊人,而且各地车站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更重要的是,哈萨克斯坦人口不到3000万,且大多集中在南部地区,可以调动与征用的人力资源也就非常有限。
按照总参谋部估计,如果完全依靠铁路与公路,以中亚地区的情况,为了保障25万地面部队,至少需要动用100万后勤保障人员,而哈萨克斯坦最多只能提供50万人员,且其中最多只有10万军人,另外40万为非军事人员。也就是说,共和国得紧急动员50万后勤保障人员。虽然以共和国的人口基数,动员50万人员不存在任何问题。可是战争动员刚刚开始,而且首先动员的是战斗人员,非战斗人员的动员工作最快也只能在1月中旬开始,并且在2月底收到成效,加上调动与分配,要到3月中旬才有可能向哈萨克斯坦部署后勤保障人员。
事实上,这也是共和国军队在东北地区的佯动能够收到效果的主要原因。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