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六三章 再建一城,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终南道,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于袁绍阵营而言,文丑这次无疑是立下了大功,不仅没有损失一兵一卒,还收复了北方四郡,而颜良则是无功无过。袁绍对逢纪很是不满,撤销了他北路军都督的职务,命令逢纪返回邺城听用,不过袁绍也没有大方到任命文丑出任北路军都督的地步,他竟然任命高干接任了北路军都督之职,然后让东路军都督淳于琼接替了高干西路军都督的职务,淳于琼空缺出来的东路军都尉之职,则由袁绍自领了。
文丑从北路军调至西路军中时,可是被高干排挤出走的,如今竟然跑到北路军中来摘桃子,文丑心中的怨恨和不满可想而知会有多深。文丑和颜良两兄弟再度出任了北路军的左右主将之职,只是时过境迁之后,这两人心中对于袁绍的忠诚和服从究竟还剩下多少,那就值得玩味和琢磨了。
连番的大战也给幽州的几支部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骁骑卫、龙虎卫和幽燕军合计有一万以上的兵力折损缺口,在接下来的半年之内,各军的兵力损失将会通过降兵转化、地方预备兵力筛选的方式进行补充。
按照刘和的意思,被俘的袁军汉籍士兵当中可以挑选一些可用的出来,至于被俘的鲜卑士兵,则是一个不用,统统编入官奴之中,今后送入煤矿坑道之中从事最辛苦危险的劳作,直到埋完拉倒。
不怪刘和心黑残忍,实在是鲜卑人反复无常、贪婪凶残惯了,所以无法取得刘和的信任。乌桓人跟鲜卑人同属北方胡籍,如今刘和对乌桓人可是比较温和宽容的,不仅招收了不少的乌桓骑兵,还帮助乌桓部落发展农业文教,因此赢得了许多乌桓人的支持和跟随。
大战结束,后续的抚恤、评功、赏赐皆有专人负责,并不需要刘和事事过目,他只需要在重要的场合露上几面,说几句话,增加感召力就好。
六月份的时候,刘和再临马城,这次他亲自接见了各军中级以上作战有功的将领,并且为这些将领颁发了象征着荣誉的勋章。随后,刘和宣布了几项新的人事任命决定。
原白山都尉杜畿出任集宁都尉,太傅府曹掾郑浑接替杜畿出任白山都尉,高柳县令马台出任平城县令,文士陈容出任强阴县令,高柳县令和强阴县令受集宁都尉节制。
马台作为孙礼的同乡,这些年在多县出任县令的职务,这次又被刘和委以重任,出任了平城县令,相信接下来让他出任一郡太守的时间也不用等太久。陈容有胆有识,代表刘和出使邺城,圆满完成了刘和交给的任务,这次得到刘和的重用,将产盐之城强阴交给他来治理,只要好好坚持几年,自然是政绩明显,升迁有望。
命令宣布之后,不少文官和武将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此前大家从未听说过集宁这么一个地方。
原来,刘和为了加强对大青山一带的管辖,在征得老爹的同意之后,在阴山山脉灰腾梁南麓附近选址再建新城,并且命名为集宁,寓意为“安宁聚集”之地,倒也非常的贴切。如果翻看后世的地图册,就不难发现刘和选定的集宁城址,更后世内蒙古集宁区的位置完全相同……
既然是要选址再建新城,那么首先就是要解决人口的问题。赵云率军回撤幽州之前,已经派兵将整个并州北方四郡的汉人百姓全部迁徙到了大青山附近,这些在鲜卑人的蹂躏压迫下残存下来的并州百姓如今便要落户集宁,迎来全新的生活和命运。
为了加强集宁的建设,刘和将干才杜畿从白山城调到集宁,同时又让骁骑卫选调五千老兵进驻集宁以北,负责整个集宁地区的安全防护,足见刘和对于新城的重视。
如果说已经初步建成的白山城是屏卫在幽州白山以北的一座坚固的桥头堡垒,那么即将开工的集宁城便是幽州向西北方向楔入并州和大漠之中的一根钉子,一旦集宁城建设成功,则马城、宁城的防卫压力至少降低七成。
建设一座城池的代价无疑是高昂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却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刘和想要控制北方广漠的草原,那就必须不断向着北方扩张,将汉人向着北方迁移,而修建城池无疑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毕竟没有坚固的城池作为掩护,汉人百姓是无法安心的定居和生活的。
忙完这些事情之后,刘和率领龙虎卫一万三千兵马返回蓟城,郭嘉、田畴、孙礼和慕容平等随行。刘和在马城收养的孤女马幸儿这次也随他一起返回蓟城,如今刘和既有儿子,又添一个女儿,也算是儿女双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