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5章 三喜临门(2),定国,佛婆,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一句话说得正大光明,把刘建这一桌说得一愣。又心里怀着异样的心思,自然不好公然地反驳宋平。
便有人小声地道,“不过是个放牛的,也敢来教训咱们。”众人便哈哈大笑起来,并不理会宋平。
宋平没有听到他们小声说的话,因此也不好发作,闷闷地坐下时,身边便有人指着院门口进来的一个人道,“,那就是苏三苏宁远。”
宋平打眼去,只见苏宁远穿着一领藏青的秋袍,手里拿着一把折扇,发髻高高地挽起,五缕轻髯随风轻轻飘荡。一条青丝绦束腰,腰带上系挂着一只红色的荷包。一举一动之间,没有年轻人的轻浮,倒有一股自然的飘逸。
只见他目含星光,极沉稳地朝院子里张眼一望,眼光便定定地落在了自己的脸上。继而展脸一笑,如春风化雨,暖人心田,端地是神仙般的人物。
宋平坐在那里呆,见苏宁远对自己一笑,不由自主地就站了起来,远远地一揖,这才想起二人并不相识,他哪里认识自己。神情之间便有些尴尬。
那边一桌的刘建也到了苏三,便招呼道,“苏兄,苏大才子,来,到这里来坐吧。”
席间众人听说这人便是苏大才子,都投来目光他,苏三却是一派风轻云淡的样子,不紧不慢地朝这边行来。
走到二桌之间,苏三对着众人略略行了一礼,眼光只在刘建脸上扫了一眼,便直接转到站起来的宋平身上,笑道,“都说武陵城里有个黑脸的才子,只怕说得便是宋平兄你吧。”
宋平见苏三第一个与自己打招呼,还认出了自己,而且语态又这么亲近,不由心一阵欢喜。却被苏三说得挠了挠头,有些不太好意思。
他平时都在家做农活,只有闲瑕的时节,才会做做学问,脸黑,那都是晒的。
苏三早就听老夫子们提起过这个宋平,也知道这是个穷人家做学问的年轻人。因说道:“做学问不容易,特别是像宋兄这样的,既然帮着家里种地,还能把学问做成满城尽知,更不容易。”
宋平愈发不好意思起来。
苏三接着道:“前个儿,宁远还与济老说起,是不是可以在咱们这武陵城里头,兴兴义学。就是由商家,世家,名绅出钱赞助,把愿意进学的,又学不起的年轻人汇集到一起,做学问。若是学问有做的好的,再给些实际的奖励。这个意思与济老一说,济老也是十分的赞同。并且很愿意在闲时,给大家讲讲学,这便是一件大好事。只是济老年纪大了,再让他老人家操这个心,就有些说不过去,因此,宁远想着,这事啊,还要有人从组织。要选一个实心为众人办事的人来操办。如果你们大家愿意兴这个义学,倒不妨举一个人出来主事。”
宋平再也没有想到,苏三一开口,便是这个格局,这与刘建等人只知道风花雪月,聊天打屁强了百倍不止。心里激动的同时,却有些担心地道:“兴得起来吗?”
“怎么就兴不起来?”苏三哈哈一笑,先对着刘建那桌拱了拱手,便挤坐在宋平这一桌上道,“这是为了苦学生们的福祉,以前没人想到,没人去做,所以,穷学生们便荒在这里了。你们得上这个心,毕竟都是关系到自己前途的大事。只要上心,就可以兴得起来。有钱的人家,并不在乎出个百把两的银子。可这百把两的银子,就可以给你们整出几间屋子,整出平时的伙食。多邀几家,多集些银子,还可以建一个公用的书馆。不要怕这事难做,宁远这里有个法子,只要请济老主持公帐,又建一块碑,把赞助人的名字刻在碑上传世,我这钱也容易集,并没有你们想得那么难。”
宋平听得眼前一亮,他现在正是苦于没有时间读书,他一个壮劳力,如果一味地读书,不为家里做事,还要吃着家里的,那实在是说不过去的事情。可是呆在家里,便总有事情要做,总法静心的读书,再这么下去,过了几年只怕自己这读书的心懒了下去,只能在家务农了。
同样的情况,在他身边的这些朋友们极多,若真能兴了义学,专心读书,那他们也自信不会比那些士族富人家的子弟们差。
何况苏三说的句句在理,有钱人总是爱名的,如果真立一块这样的碑,恐怕还真有人肯赞助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