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7章 高谈阔论,定国,佛婆,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苏三又道:“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士子们有好的条件,可以接受好的教育,因此他们往往站在比普通人,要高一层的位置上。打破这种局面,就要重视教育。今天我们在武陵办了大学,明天我们就可以去金陵办大学,然后各个城镇都可以办这种大学。只要穷人的子弟都可以读上书,那大家的起跑线就差不多扯平了。”
苏三还说:“财务是大学,生存的根本。因为是义学,所以穷学生是不用交钱的。但大学办出名了,富人家的子弟也想来大学进学,怎么办?好办,交钱。交比其他地方更多的钱,这个钱不叫学费,叫赞助费。交了钱的学生,并没有什么特权,吃要一样,住要一样,不许带书僮丫头之类的,要与伙伴们同吃同住,同苦同乐。”
苏三最后说:“穷人的孩子,很懂吃苦。但做学问,不是死读书,要活学活用。人情炼达即章,一味地作学问,不管世情,不学人情,便是做出了一些学问,也根基不稳。自强是好事,太强了,则易折,因此也要厚德。我武陵大学的院训就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好了。”
宋平等人,每次从苏三那里回来,都是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就好像全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一些。
自己在私底下踅摸了半天,一点头绪都没有的问题,到了苏三那里,几句话的功夫,就总能让人顿悟。同样的感觉也出现在身边这些朋友们的心里。
他们在一起说起苏三的时候,最后终要把他归结成二个字,那就是:奇才。
不过他们眼的奇才,现在只对玉儿做的吃食稍稍感兴趣。除此之外,他对其的事情,一概不感兴趣。
至少苏三本人以为是这样。可直到有一天,虞凤跑到了东湖,苏三才发现,自己还有其他一些牵挂在。
虞凤是从唐丽那里知道苏三就藏在东湖的。其实知道苏三在东湖的人,还有周济和周盈盈,李老爷子和李月儿。李老爷子和李月儿,虞凤是问不着的,周济与周盈盈那里,她却并没有想起去问。因为,虞凤根本就没有想过去找苏三。
可事实上虞凤却是找上了苏三,这里面其实有个缘由。
一日,因是午时分,青风楼里还没有开始营业,虞凤正在楼里静坐,便想起苏三。
‘也真是怪事,这苏三只叫自己装病,说林家过不了几天,便顾不上自己了。后来,林荣也不见来,又过了几日,林海录竟然在府衙里畏罪自杀了。’
‘这些事情,苏三一定是知道内情的,要不然他不会在自己面前,说出‘拖一拖’的话来。’
‘可是,他一个富户家的子弟,怎么就那么笃定,林海录就会顾不上自己呢?他有什么神通,使得又是什么手段。’
‘唐氏兄妹最近与他也多有往来,小小的年纪,有时候感觉他有些孟浪,有时候却显得超乎寻常的沉稳。’
‘自己着这青楼,每天迎来送往的,原以为练出了一些破红尘的心境。可怪怪的,这苏三却总让人心神不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让人不自禁地去、去想。难道自己三十多岁的年纪,倒让一个毛孩子给扰动了心境?’
‘他倒是一付见了自己,眼睛里便有些拔不出去的架式,自己也自然可以出他心里那点心意,可是他是真心实意的吗?’
‘哎呀,好端端地怎么就想到了这些?真是羞人。如今林海录也死了,老爷的仇也算报了。我这青风楼有没有,也没什么意义了。怎么感觉仇报了,生活反而没有了奔头一样呢?’
虞凤怔怔地想着这些,靠在边着后园里的景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