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蒲松龄对秦腔的推广,刘瑞明文史述林,刘瑞明,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秦腔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戏曲,它的发展与向外流传是同步的,在此进程中对许多地方戏曲给以直接影响,留下了丰富的史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著名戏剧家田汉等都曾希望开展秦腔发展历史的研究。1987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焦文彬主编的《秦腔史稿》专著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这一艰巨课题。但开创不易,兼顾未及之处难免。该书在蒲松龄对秦腔的推广方面还有很多遗漏,需要补充。

《秦腔史稿》的《秦腔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专章的《正名》一节,用许多资料说明:“秦腔随着时代和政治中心的转移,出现过众多的称谓。”其中有以“西”与“秦”为首字的两大系统:西音、西曲、西调、西腔、西班腔;秦音、秦声、秦腔、琴腔、西秦腔、秦川调。还有“梆子腔”与相应的“陕西腔”“山陕梆子”等名。“西调”最初见于明末。西秦腔出现于明嘉靖间。秦腔之名晚出,却成为明清时的正名。但是该书对这些名称都没有说到具体的作品。而蒲松龄作品正有许多如此曲调的唱词,正可说明秦腔音乐对蒲松龄的影响,也说明他对秦腔音乐的推广。本文再顺便申说《戏凤》应该是秦腔的一个早期剧本。

蒲松龄有感于他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仍然不便于广大群众阅读,特意写了许多通俗口语的说唱戏曲作品。这类作品,一般总称“俚曲”。《柳泉蒲先生墓表》碑阴所记蒲松龄著作中有“通俗俚曲十四种”一项。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路大荒整理的《蒲松龄集》收载了十三种,总称《聊斋俚曲集》。这些作品中所用的各地民间曲调多达数十种,其中实际就是秦腔的,现按《蒲松龄集》页数的先后顺序,把作品名、所用曲调名、曲子的数目,一一排列于下。

《翻魇殃》第三回中,《西调》共四曲;第八回中,《西调》共六曲;

《快曲.第四联.烧耳》中,《梆子腔》共四曲;

《禳妒曲》第八回中,《西调》共六曲;第十五回中,《西调》共四曲;

《富贵神仙》第七回中,《平西歌》共十曲;第十三回中,《平西歌》共三十五曲;第三十三回中,《平西调》共二曲;

《磨难曲》第十八回中,《西调》共四曲;第二十回中,《平西调》共十九曲;第二十七回中,《平西歌》共二曲;第三十四回中,《平西歌》共三曲;

《蒲松龄集》中未收载的一种俚曲是《琴瑟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马瑞芳校辑《聊斋遗文七种》、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的蒲先明整理《聊斋俚曲集》中都有收载。《琴瑟乐》又名《闺艳秦声》、《闺艳琴声》。“闺艳”是指内容为闺女思嫁和新婚之乐。“秦声”指用秦地的《陕西调》咏唱。“琴声”却是“秦声”的别写。《琴瑟乐》的序曲是《清江引》与《西江月》各一,其余共四十一曲都是《陕西调》。

这些调名中的《陕西调》、《平西歌》、《平西调》(“平”应是指平声,与仄声对应),还是《秦腔史稿》中未曾记载的。可见弥足珍贵。

蒲松龄后来把《富贵神仙》又扩展为《磨难曲》,两者相同的曲辞不少,可以对比而知道曲

调的相同。如《富贵神仙》第七回首曲《平西歌》,与《磨难曲》第十八回《西调》完全相同。都是八个韵句,七字或十字句为主,可以有衬字。《富贵神仙》第七回首曲《平西歌》全文是:“日头不高,日头不高。果饼钉锤都挎着,皮毡衣又带上安军帽。一去十里遥,一去十里遥。下马前行闹吵吵,不多时就把名字叫。”《琴瑟乐.行聘》中一曲《陕西调》是:“日色平西,日色平西。家中茶饭懒待吃,我的魂灵儿先往他家去。灯烛交辉,灯烛交辉。丁冬一派乐声催,他家来迎亲好生增门楣。”可见同一性。自然,有的曲辞或有少些文字差异,如把叠句变成另叙一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星空武祖

山上一棵树

阴间那些事儿

奔放的程序员

丑颜倾城:废材二小姐

红音

冷王溺宠妻:倾世御兽狂妃

白素素

混世狂兵

零零猫

剑道之皇

一叶障目